书荒狂瀑>修真>大明的工业革命 > 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鲁生
    :.

    可惜没有,不仅是没有,早先赶往京西的大批量长工也回来了。

    京西只剩下了一些摆放着大明蒸汽机的煤窑厂,整天‘轰隆隆’的作响,一看就是虚张声势。

    那些宣称是煤窑厂的水泥庄子,防守的极其严密,李鲁生买通几名锦衣卫都没混进去,只能从其他地方得到想要的情况。

    长工数目。

    没办法找人亲自去勘察长工数目,倒也无妨,李鲁生是个懂得变通的人,从一家煤窑厂每天消耗的粮食多寡,依旧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数目。

    一家煤窑厂也就一百多名长工,四十家煤窑厂的长工加起来不到五千人。

    别说是十万的数目,就是距离一万还差一半,李鲁生也就彻底放心了。

    镇远矿务局在大雪时节减少了很多运煤骡马,也就成了李鲁生顺理成章的事情,一切都在李鲁生的掌握之中。

    算计朱舜的大局已经结束,接下来就等着收官了。

    李鲁生不是得意忘形的人,从查楼酒宴回到宅子,着手开始为自己迈入朝堂内阁进行铺路了。

    在李鲁生给自己谋划的一条平步青云大道,先去某一司当个郎中积累资历,最多半年就要同时借助老宰辅冯铨在东林党内部的影响力和五大晋商的财力,成为大理寺卿。

    按照一般官员入阁拜相的常理,一般都是从某部郎中成为某部侍郎,从侍郎成为尚书,再进入内阁成为大明的内阁宰辅。

    李鲁生却不准备按这个常理入阁拜相,因为中间还需要当几年的尚书当做过渡,而他成为大理寺卿完可以避开这个过渡。

    大理寺卿和一部侍郎都是正三品,但侍郎只是一部副手,从来没有越过尚书成为内阁宰辅的先例。

    大理寺卿就不一样了,是掌管大明刑狱的最高官员。

    只要运作的妥当,入阁拜相不成问题。

    一司郎中好解决,只不过挤掉现任大理寺卿成为信任大理寺卿,却有些难了。

    官场就怕一个拖字,能够坐到大理寺卿的官员不是一般人,深谙官场的推诿。

    李鲁生要想尽快拿下大理寺卿的官帽子,只能做权柄的交换,便写了一封副启交给了新管家让他送到大理寺卿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