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狂瀑>修真>大明的工业革命 > 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
    ().

    精通明代历史的朱舜,当然知道大明的军士一个月多少粮饷,也知道大明银子的换算单位。

    一两银子等于十钱银子,一钱银子等于十分银子。

    朱舜说的三钱银子,已经远远超过了朱忠礼的心里预期,三叔当然是不会同意这件事了。

    叔侄二人还没商量完月钱的事情,朱舜的老爹带着一帮子泥瓦匠赶了过来,开始在纺纱厂的外围建起一堵土墙。

    朱舜老爹听老三说了这件事,也是不同意,就算是一个月能赚二十多两银子,也不能这么糟蹋钱。

    朱舜何尝不知道月钱高了,随着各种旱灾蝗灾的不断发生,地里能长出来的粮食越来越少,粮商们就开始抬高粮价。

    现在粮价已经到了一钱一分银子一斗,三钱银子还买不到三斗粮食。

    成化年间,朝廷赈济京城的流民,保证每人一个月食米三斗,这是一个人饱食的最低标准,就以现在的物价来说,勉强可以让一个妇人达到流民的水平。

    朱舜看着这台号称是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珍妮纺纱机,怔怔的说了一番话。

    “爹,我不是伟人,也不是圣人,但是我想凭借自己有限的力量,尝试着改变这个世界。”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是爹。”

    “我想试试。”

    朱忠仁没有读过书,不知道儿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他知道一件事,只要是儿子喜欢的事情,他就绝对支持。

    朱忠仁乐呵呵一笑:“行,儿子,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爹都支持你。”

    说完这句话,朱忠仁乐呵呵的跑去帮忙了,尽快把土墙给建起来,他们老朱家以后也有产业了。

    挣了钱,看哪个媒婆还看说他们家穷,到时候说不定真的能给儿子娶一个书香门第家的女儿。

    朱忠礼听见大哥都同意了,自己也就不好再坚持了,就想着一定要找三个良善家的妇人,懂得知恩图报,不能说侄儿救活了他们一家的命,还不懂得感恩。

    黄村不像大明其他的村子,基本上都是属于宗族性质的村子,村子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同姓人。

    黄村属于散居性质的村子,小宗族也有几个,人数不多也就几十上百人,剩下的乡民大部分都是匠户,或者是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