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狂瀑>穿越>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
    两个字,很简单,但郑朗真的想不出来。

    说出路,自己在做,一点一滴地将宋朝的一些弊端纠正过来。

    梁适说国富非强,对,但已经这样了,并且宋朝供给主要来自东南,仅此一条,注定战争成本很巨大。唐朝打东突厥,河北有供给,打吐蕃,关中有供给,随后又开发了陇右,打西突厥,往往一大半用的是当地胡兵,以胡制胡。但宋朝呢,必须将供给从东南运到京城,再从京城运向河北或者陕西,再运达前线,造成成本高昂。

    国富不代表着国强,但想国强,国家必须更富。

    成立平安监,不但给国家带来收入,开拓人们的进取思路,还带来大量货币与金属及其他矿藏。不仅是金银铜,还有铁锡铅水银,以及玉石,珊瑚,当地的特产,也弥补了宋朝金属与奢侈品的需求。

    自己在裁兵,逐步纠正冗兵现象。

    兴办农田水利法,主持各项大型水利建设,提高粮食亩产,满足百姓的粮食耕地需求,给人口剧烈增长留下容纳空间。

    修儒学,强行纠正汉朝后儒学发展的错误方向,将这种墨家式的儒学变得更有进取性,而不是越来越内敛。

    最重要的便是发展科学,现在看不出来,也许一两百年后,会给整个宋朝带来更大的飞跃性进步。

    还有,改良型的免役法、保甲法、仓法,矿藏的三七分制。银行,等等,无一不是在给宋朝寻找良好的出路。

    然而范仲淹说得含糊不清,显然不是指的这个。

    郑朗忽然打起冷摆子,范仲淹想的是什么?难道是想自己确立象赵匡义兄弟那样的一种制度,不能让武将掌握重权,善待士大夫。着重内治。也要让自己树立类似的标准与法则?

    或者索性是一种更良好的制度,民主议会制,民主立宪制。社会主义,罗马议会制,白衣哈里发制?

    范仲淹肯定不是这个意思。

    就是这个出路二字。郑朗真没有想明白,写了一封信问范仲淹,希文,你说清楚一点。

    让他感到失望,信未到应天府,范仲淹去世了。于是这出路二字给了郑朗造成很长时间的困扰。直到很久以后……

    两个圣人,未死的圣人迷失,迷失的圣人死亡。

    范仲淹死讯传出,朝野上下一片哀痛。凡范仲淹从政过的地方,百姓纷纷为范仲淹画像建祠。西北蕃人成百成千的聚众默哀,连日斋戒。赵祯同样难过万分,亲书褒贤之碑,赐谥号为文正。

    但对范仲淹,郑朗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后来的王安石也与郑朗一样。在范仲淹还没有走上供坛之前,王安石一面说范仲淹是一世之师,天下人都要向范仲淹学习。一面又在宋神宗面前批评范仲淹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

    这个评价乃是最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