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狂瀑>穿越>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让
    赵顼说道:“各位散吧,诸位相公,台谏、两制、三司、衙,到都堂议事。”

    也是郑朗弄出来的,朝会上争终是不美,而且人多,七嘴八舌,京官几千人,不可能人人来上早朝,但能有上早朝资格的官员不在少处,好几百人。将朝会生生变成菜市场,终是不美。

    郑朗将都党议事规模扩大化。

    原先仅是东西两府大佬聚集议事,现在加了两制臣子,三司主要几名大臣,三司是必须要加的,钱使整个国家苦逼了。台谏偶尔也加进来,先得沟通好,因郑朗,台谏权利放大,不沟通好,会吵得没天没ri。三衙几员主要官员,倒不是常见。

    情形颇类似西方的议会制。

    多者能有七八十名官员,少者也有二十几名官员。

    协商的过程,就是取得一致沟通认可的过程,有一点要注意的,司马光为什么彻底抹杀王安石,当真是他保守?非也,让王安石的强势与固执逼的,因此司马光在《与王介甫第一书》里写了一句: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

    绝对绝对的不是夸奖王安石。

    一旦郑朗到了这一步,或者给人就是这种应象,不久后他同样也会变成过街的老鼠。

    想改变,先投入,不能站在士大夫的对立面,而是要投入这个整体,那怕这个整体是地狱,是臭yin沟,是茅厕!

    至少这种虚伪的议会,让更多的官员感到自己被尊重。

    赵顼让大家坐下,将事情经过的相关奏折,以及弹劾文书一起拿出来,自曾公亮往下递阅。

    因为事情发生得早,自六月就开始发生,许多官员才赴任不久,并不知道其中原委。

    种谔也有奏折在六月上报奏折道:谅祚累年用兵,人心离贰,尝yu发横山族帐尽过兴州,族帐皆怀土重迁以首领嵬名山者,结绥、银州人数万,共谋归顺。

    嵬名山就是嵬名名山,不过两个名重叠,故称为嵬名山,略去一个名字。

    陆诜报谔,受可以若是嵬名山能悍西夏军队自保就受之,若象种谔奏折上所说的那样,率领绥银二州数万帐户归顺到朝廷安置,则不能接受。几万帐户,多少百姓哪,往哪里安排?打散了不乐意,往京西路等中原腹地安排更不会同意,难道指望嵬名山部下弃牧为耕?若不打散又放在延州保安军,弄不好就是一个火药桶。

    当时还是韩琦与文彦博执掌东西两府,朝廷派薛向至延州查问。陆诜又画三策上策使嵬名山直取谅祚,屁的上策,嵬名山有什么本事直取谅祚?若不能取,中策则守其地拒之。其下退于两界不折地,也就是闲田所在,两不管的地方编制。说来说去,让嵬名山自生自灭。

    将这些情况刻意让张穆之进朝入奏,朝中同样在议论纷纷。事情也太多了,那有闲功夫管一个嵬名山。因此张穆之带回来两道截然不同的旨意,一让张穆之盛言招纳之利又诏让种谔从陆诜所画策。

    随后郑朗进京,发起改革,种谔接到李文喜消息。料定陆诜不会同意,更不会发兵,因此倾其青涧城所部以及部属折继世所部,会于绥州西南怀宁寨入绥州。嵬名山根本未想到宋军居然敢进入西夏境内,猝不及防,被迫投降。但当真猝不及防?若宋军能象这样大咧咧地进入西夏领地,都没人注意,西夏那些驻军全部改吃素了?

    陆诜将情况上报,种谔也如实将经过上奏。并且说了一件事,种谔直达名山帐,名山yu战,李文喜乃嵬名夷山相逼,说宋军十万军至。名山遂降。具体过程,恐怕只有种谔自己清楚,中间有n个疑点,以至后世史书对此事,存在了好三四种记裁。后来嵬名山见宋军少,大悔。直到种谔大败西夏四万军队后,嵬名山才甘心就伏,协助种谔重新修城。